陰雨中的上海國際賽車場也許并不是創造歷史的理想環境,但接受保時捷新聞中心編輯部采訪的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勵馳先生 (Alexander Pollich) 興致很高。在 Taycan Turbo GT 不斷創造單圈成績的傍晚,這位賽車運動愛好者向我們分享了他的個人見解。  新聞中心編輯部:下午好,潘勵馳先生。目前可以看到最快單圈已經做到了 2 分 11 秒 28,這意味著 Taycan Turbo GT 已經是這條賽道上最快的量產車了,你覺得達到你的預期了嗎? 潘勵馳:當然,雖然今天不停變化的天氣讓創造紀錄的工作多次受阻,但最終我們在剛才成功找到了窗口。研發車手 Lars Kern 把握住了難得的機會,讓 Taycan Turbo GT 完成了這一壯舉。其實雖然一度雨勢暫停,但賽道表面并沒有完全干燥,路面的抓地力顯然會影響到成績,但是我們依舊做到了。 編:是的,我們的單圈用時已經非常接近目前的 GT4 組別賽車了,而后者是完全為賽車運動而生、使用全熱熔胎的選手。我想知道在此之前,你對于現在成功有多少信心? 潘:我信心十足,Taycan Turbo GT 并不是第一次挑戰賽道的單圈紀錄了,當我們眾所周知地以 7 分 07 秒 55 的圈速成為紐博格林北環最快的量產四門車之后,我們還在美國的著名賽道拉古納·塞卡取得了成功,成為了那條賽道速度最快的純電動量產車。如今我們實現了帽子戲法,在亞洲、美洲、歐洲的三條賽道創造了新紀錄。 
這臺車本身顯然也充滿競爭力,在第一代 Taycan 其獨具開創性的 800 V 電氣架構的基礎上,全新 Taycan Turbo GT 在動力性能上有了進一步的升級。隨著魏斯阿赫套件的加入,使用碳化硅新材料作為半導體后,更高效更強勁的脈沖逆變器被安裝到后橋中,使得動力的峰值得到顯著提升,能短時間達到 1,100 馬力以上。 編:你在強調量產車,不過我們看到車里有防滾架和賽車用的桶椅,是出于安全考慮嗎? 潘:是的,防滾架和賽車座椅都是為車手的安全而準備的。這些額外的設備增加了整車重量,而且由于帶有魏斯阿赫套件的 Taycan Turbo GT 本身就沒有后排,所以也無法使用拆除座椅的方式來抵消增重,我們這臺測試車甚至要比量產車還要重了二十多公斤。 編:那輪胎呢?這可對于圈速成績影響很大。 潘:刷圈的 Taycan Turbo GT 用得是量產街胎,即倍耐力的 P Zero Trofeo RS。事實上,在開始圈速挑戰前,Taycan Turbo GT 經過了上海國際賽車場標準的量產車檢驗流程,并在現場使用了與 F1 賽事相同的官方計時系統,這也是上海國際賽車場首次官方認證的圈速成績,絕對貨真價實。 編:從車載視頻里我直觀感受到了強大動力帶來的極高尾速,在 14 號彎之前甚至能達到每小時 290 公里以上,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你去賽道上感受過了嗎? 潘:剛剛我坐在副駕駛座上讓 Lars 帶我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的 F1 布局里體驗了一圈,我認為 Taycan Turbo GT 的性能十分驚人。 Lars 通過 Taycan Turbo GT 新增的 “Attack” 按鈕啟動了進攻模式,每小時 300 公里的尾速也是在充分挖掘該功能之后所達成的。在按下按鈕后車輛能在十秒內提供額外的 120 千瓦,這個增加的部分甚至都超過了普通家用車全部的輸出功率了。 
編:你有關注底盤和制動的表現嗎? 潘:在這條賽道中,大小不同彎道組合對駕駛技巧和底盤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Porsche Active Ride 也是全新一代保時捷四門產品中增加的新功能,主動式的懸掛可以在彎道以及制動加速時補償車身的滾轉和俯仰,我們在駛過賽道路肩時你會發現車身非常的平穩,慢速彎彎心的香腸路肩也不會讓車輛有過多的跳躍,始終讓輪胎的抓地面處于最佳狀態。 另外,相比紐博格林北環來說,上海這里超過一公里長的直道和低速彎的組合對加速和制動能力的考驗甚至是更嚴苛的。 編:我了解到現場還有一個小彩蛋,Taycan Turbo GT 創造了連續 10 圈平均車速 2 分 20 的驚人成績。這也是在雨勢重新加大后,在賽道上做出的吧? 潘:沒錯,在間歇性降雨造成賽道路面濕滑的情況下,我們讓 Taycan Turbo GT 以峰值功率連續行駛。從我拿到的成績來看,從起始電量 94% 開始,到最后結束時還剩 15%,Taycan Turbo GT 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連續不停的行駛了 10 圈,圈速一直保持在 2 分 20 秒左右,這次測試的總里程已經達到了 54.5 公里,這項數據也證明了這臺車能以極快的節奏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完成兩個完整圈。 編:太震撼了,極強的耐久性。我看到這次刷圈海報,用“定義真性能”來強調這次挑戰的意義,具體為我們講講什么是保時捷認為的真性能呢? 潘:要想在賽道上證明自己的實力,僅僅擁有盡可能多的功率是不夠的。加速和制動、轉彎抓地力、空氣動力學、穩定性和調校在整體上必須要恰到好處。 真性能首先要滿足極限工況下的穩定輸出。保時捷性能必須沒有條件限制,即使是激烈駕駛時、低電量或極端氣溫下,動力輸出依然可以持續穩定。 第二是耐久性。正如在上賽的耐久性挑戰所展現的,保時捷性能必須是持久的。無論是加速、制動、能效的表現,還是各系統的響應性,即使在長距離駕駛后依然不打折。 第三是駕駛質感。駕駛者在把一臺保時捷開得很迅猛時,依然開得很有把握。這種從容的體驗來自于轉向、制動和懸架在不同路況下的精準回饋和有力支持。 以上三個維度缺一不可。此外,空氣動力學和輕量化的設計、運動化的車身姿態和駕駛坐姿、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座艙等等,共同成就保時捷定義的真性能,這也是保時捷區別于其他品牌的核心所在。
 
|